• 首页
  • 资讯
  • 蔬菜
  • 果品
  • 水产
  • 酒水
  • 饮料
  • 茶叶
  • 畜禽
  • 食用油
  • 资讯
logo
  • 首页>
  • 资讯 >
  • 正文

一城一馆 书香“东来”_焦点讯息

2023-05-12 17:33:04 来源:南方日报

由东莞图书馆旋转楼梯改造的“图书馆巴别塔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22年底,李东来接受南方+专访。

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,在退休前的座谈会上,李东来引用苏轼的诗句,感慨道:“问我平生功业,东方东北东莞”。

生于东方,于东北成长,在东莞长成,是对李东来最短小精悍的注解。

今年3月,李东来退休,告别了东莞图书馆馆长的职位,延续着图书馆人的身份。

2002年,李东来从辽宁省图书馆来到了东莞图书馆,他戏谑地称自己虽不是“陈奂生上城”,但却是“李东来下城”。

陈奂生是高晓声笔下的经典人物,原本被贫穷饥饿折磨的他,在改革开放初期,不再为温饱担心,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渴望;而时任省级图书馆副馆长的李东来,则期待着在东莞以城市图书馆为载体,丰富更多人的精神生活。

“不管是‘上城’还是‘下城’,都是和城市结缘。换了个环境,感觉与奂生兄是一样的。”李东来在《城市图书馆十年》一书中曾谈到初识东莞的心情。于是他在跨越近2800公里后,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,东莞图书馆也迎来了飞跃的20年。

撰文:南方日报记者 章倩倩 龚名扬

摄影:何绮莹

策划:靳延明 郭文君

统筹:郭文君

缘起

一座城市的文化“突围”

陈奂生上城年岁几何,我们不得而知;李东来“下城”年届四十,正处于充满希望的21世纪初。

当时的珠三角,经济发达,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追求也如小说中的陈奂生一般。盘踞在珠三角的各大城市正苦于“文化沙漠”的刻板印象,纷纷用文化“突围”,不遗余力地摘掉这个“帽子”。

深圳在2003年率先提出“文化立市”发展战略;同一年,广州市提出要建成“文化强市”;此时的佛山也提出争当传承岭南文脉领头羊……文化,在整个珠三角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。

作为城市文化标志的图书馆,在当时,成为争相建设的“香饽饽”——深圳、东莞、顺德次第开放新馆,省立中山图书馆、广州图书馆等“巨无霸”建设如火如荼。

居于珠三角核心位置的东莞,在20世纪80年代初,还是一个农业县,至2007年已经进入“3000亿元俱乐部”。经济快速增长,对精神文明的向往就显得更为紧迫。21世纪初,东莞实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,以东莞图书馆的新馆建设为契机,打造“图书馆之城”。

身在遥远北方的李东来,也将目光投向这片富有生机的土地。

2002年,李东来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到广东,就任东莞图书馆馆长。

李东来在采访中曾谈到来东莞的原因:“我之所以从北方来到东莞,最关键的原因是这里有一个极好的事业平台。东莞图书馆新馆的规模是4.5万平方米,比当时的辽宁省图书馆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都大。倘若没有这样的平台,对我们图书馆人的吸引力将会大打折扣。”

李东来说来到东莞可以归结为四个感召:城市发展的活力和朝气、市委市政府的引才政策以及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感召,“还有引智办工作人员务实、高效和富有人情味的工作作风的感召”。

2005年9月28日,东莞市图书馆新馆开放。李东来曾回忆自己首次踏进东莞图书馆新馆时的场景:馆内三个天井都以玻璃为主,明亮宽阔,旋转楼梯环绕盘旋、螺旋上升,直达最高楼层的玻璃穹顶,“这让我想起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——‘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’”。

作为新世纪以来全国首批建成的图书馆之一,李东来对东莞图书馆新馆寄予了很大的期望,“我希望我们建设的图书馆能体现更好的职业精神,有更好的对人类文明的认识,有更好的对社会公平意识的关注”。

引领

在专业之路上越走越远

李东来有时像一个“异类”。

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,他的微信头像是空白,也几乎不发朋友圈,“很多网络热点,都是我们告诉他的。”东莞图书馆副馆长莫启仪说。

偶尔午休时间叫同事前去谈话,李东来要么是在练字,要么是在看报,俨然一个“老古董”,生活中少有的追求就是吃上几口甜食。

但是,“老古董”李东来对行业前沿却了如指掌,他将有限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对专业领域的探索中,同事都开玩笑说他睡觉也在想着工作。

冯玲则认为李东来更像一个“引路人”,“共事这么多年,李馆每一次决定都在将图书馆和团队引向更好的路”。

在东莞图书馆业务部主任李正祥看来,李东来长期的思考,让他有了敏锐的专业“触角”。2012年,李东来积极导入“卓越绩效模式(PEM)”,东莞图书馆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政府质量奖的公共服务机构,也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。

李东来对专业的极致追求,让同事王艳君偶尔觉得“后背冒汗”,他虽然不会随便批评同事,但是往往就一个话题能够旁征博引、列举中西,“听得我很是恍惚,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从李馆嘴里冒出来,我突然感觉自己知道得太少,需要查阅的太多。”

王艳君本科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,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东莞图书馆,李东来虽然觉得跨专业是好事,但还是鼓励王艳君继续学习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。

于是,在李东来的带领下,东莞图书馆在2006年组成了一个“学习班”,他链接到母校北京大学的资源,让年轻馆员们接触北大的课程。但他觉得馆员们往返北京开销太大,于是便“得寸进尺”让北大老师来东莞授课,“顺便做做讲座,‘物尽其用’”。

王艳君说,当时北大的授课老师都觉得这个“学习班”很幸福,“哪有老师轮流过来给学生讲课”。

后来,“学习班”包括王艳君在内的大多数学生都拿到了硕士学位。2012年,东莞图书馆又与北京大学合作申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,成为国内除国家图书馆外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公共图书馆。

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余光就曾经评价:“在国内图书馆界,还没有哪一家图书馆如此重视专业队伍的培养,东莞图书馆正是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。”

在李东来的欢送会上,李正祥作为代表发言,他思索再三,说了一段内心真实的感受。“李馆的专业教育背景,以图书馆为终生职业的坚守,以及引领东莞图书馆所达到的高度,在全国图书馆界产生的影响,是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典范和楷模。”正是李东来让他看到并坚信图书馆学大有作为。

“执着的专业主义者”李东来带领着团队在追寻专业的路上越走越远;而作为东莞图书馆馆长的他则点起了一盏明灯,让更多读者受益其中。

燃灯

“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”

2020年,因为一段留言,东莞图书馆和农民工吴桂春都迎来了“高光时刻”。

吴桂春在留言中感叹:“余生永不忘你,东莞图书馆,愿你越办越兴旺。识惠东莞,识惠外来民工。”吴桂春是湖北人,在东莞打工17年,来东莞图书馆看书12载,离开之时,留下一段感言感谢多年来接纳、包容、鼓励他的图书馆。

2004年,东莞图书馆新馆建成之际,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为东莞图书馆题词“知识惠东莞”,16年后,来自湖北的农民工留言中再次见到这句话,可见东莞图书馆并未辜负当年任继愈的嘱托。

“吴桂春事件”后,东莞图书馆成为“大明星”,媒体纷纷上门,寻找这个公共图书馆的“破圈”密码。李东来常说自己内敛、“嘴笨”,不擅长应对媒体。

但李东来少有地接受媒体专访,都是想与读者对话。

2021年,李东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,正值东莞迈入“双万”新起点,东莞图书馆“深耕·厚积·传播——东莞图书馆知识生产成果展”开展,李东来与记者聊了关于文献基础性建设等议题。

一年后,李东来退休前几个月,主动提议再次接受南方+专访,谈论的话题关乎城市图书馆建设、图书馆巴别塔等,唯独删除了聚焦他个人的几个问题。于李东来而言,仿佛他自己的故事不值一提,关于城市图书馆和读者的一切更值得记录。

东莞图书馆位于东莞最繁华的地段——鸿福路南侧中心广场内。每逢节假日,这里的读者源源不断,熙熙攘攘,好不热闹,一楼活动空间更是有不少小朋友在嬉戏。“有人就说现在的图书馆是不是有点变味了,但我认为给每个人提供服务,是现代图书馆应该承担的责任。”李东来说。

“让更多的人享受图书馆”是李东来常常说的一句话,东莞是一个外来人口占大头的城市,如何让图书馆和每一个人产生联系,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。为此他也做出了诸多尝试,如率先在全国推行图书馆总分馆制,率先在全国实现市域范围图书的通借通还;设立全国首家粤剧图书馆,推出了全国首家自助图书馆等。

李东来调研发现,“图书馆开放时间能不能再长一些”是许多读者心中的普遍诉求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东莞图书馆以银行24小时自助服务为蓝本,整合图书馆业务系统、图书自动识别、图书自助借还等技术,开设了国内首个无人值守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,让“读者什么时候到图书馆都不会吃闭门羹”。

下了班来图书馆看书的普通职工,丢了证件在图书馆过夜的台湾商人,都曾将这里视作夜间停泊的港湾,视作临时的庇护所。

平等、包容地服务每一位读者,让李东来获得了读者的信任。

李东来退休后,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公众平台发文表达感谢,留言区满满当当都是对李东来的感谢。

“东莞图书馆就犹如一盏明灯,在我最重要的学生时代,点亮了我前行的道路”“让图书馆参与并引导一个城市文化品格的塑造,这是东来馆长最大的成就,也是最好的褒奖”“看着东莞图书馆从门庭冷落到排队入场,作为爱书人,真的由衷敬佩”……来自各类读者与行业内的声音让人真切地感受到,李东来在东莞的20年,让图书馆的门开得更大了。

现在,进入东莞图书馆,敞亮的大堂内有展览、有活动,市民们坐在一楼的旋转楼梯旁,有的看书、有的放空、有的玩手机,图书馆成了一个“休闲、交互、求知”的场所。

就像李东来曾经说的:“吸引市民到图书馆看一看,坐一坐,读一读。”

告别

东莞欢迎更多“李东来”

李东来退休前,捡起了自己第一次走进东莞图书馆时诞生的一个想法——在图书馆内打造一个艺术装置“图书馆巴别塔”。

于是,在李东来担任馆长最后的日子里,东莞图书馆这个专业团队又开始忙活当“艺术家”的事。原本熟悉的旋转楼梯被一张张“书脊图”贴满,远看流光溢彩,近看书籍排列整齐,层层而上,通向以朵朵白云点缀的图书馆玻璃天顶,似“知识的阶梯”走进现实。

“图书馆巴别塔”成为李东来留给东莞图书馆的“告别礼”。但他留下的专业精神、他对东莞文化的影响,却并未休止。

在李东来退休前的欢送会上,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司琪百感交集,她说:“李馆在东莞的20年,推动‘书香东莞’成为共识。”司琪爱才,李东来退休时,她甚至一度落泪。

可以说,对李东来的成功引进,让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往上走了不止一个台阶,也让这座城市向外引进文化人才的决心更加坚定。

多年来,东莞虽经济发达、制造实力强劲,但一直苦于缺少名校,本地人才供应不足,从外地引进人才是一条重要渠道。于是,东莞在人才引进方面毫不吝啬,优渥的待遇、广阔的平台、贴心的服务、光明的前景,“是人才,进莞来”的引才形象深入人心。

20多年间,从“文化新城”“文化名城”“品质文化之都”到“文化强市”建设,东莞对人才的渴望也有增无减。

2021年,东莞引进在长沙市博物馆工作25年的李历松担任东莞市博物馆馆长,这两年,在这位传播思维活跃的李馆长带领下,东莞市博物馆凭借优质展览频频出圈,在东莞文化系统产生“鲶鱼效应”,大家都觉得东莞文化系统更“卷”了。

如今,随着文化强市的深入推进,东莞对人才的渴望更是与日俱增。东莞提出,力争到2026年基本形成与东莞“双万”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。城市与人,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曾经的李东来,面对一个不以文化见长的城市,需要建设好一座公共图书馆,不免心有忐忑;如今的“李东来”们,和东莞共同站在“双万”新起点,面对的则是更好的机会与更大的挑战。“下城”,有了理由,也更有希望。

关键词:

    为您推荐

  • 一城一馆 书香“东来”_焦点讯息

    资讯2023-05-12
  • 精彩看点:林依晨被曝已协议离婚!老公出轨成瘾被当场抓奸,女方疑净身出户

    资讯2023-05-12
  • 河北承德:阳光大课间 非遗进校园

    资讯2023-05-12
  • 康乐县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

    资讯2023-05-12
  • 聚焦六大“新”特色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将于5月18日在津盛大启幕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滚动:木村幸一的这个日本家庭住宅被安排为一系列带框架的空间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刚刚,“董明珠接班人”回应离职!建行突发:大批银行卡被冻结!|世界时讯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每日速读!深圳控股(00604)获授最高达5亿港元的循环贷款融资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当前速讯:周大生(002867)深度报告:产品顺势而为,渠道积极变革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全球快讯:金色观察 | Top 20加密货币投资的牛熊启示录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【当前热闻】有意义的店铺名 取店铺名字好听又有意义的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海象新材:越南三厂目前产能尚未释放,尚未形成销售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fob cif cnf的区别_CIF与CNF的区别|动态焦点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【世界快播报】杭州高新董秘回复:截止2023年5月10日公司股东总人数为6645人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焦点滚动:云顶香港(00678.HK):将于5月16日上午九时起取消上市地位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2023年青海高考学习形式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贝泰妮:2022年Q4和今年Q1的增速放缓,我们总结下来还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的一些环境影响的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100个(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) 时快讯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【环球热闻】豫光金铅拟投3.5亿完善再生铅产业链 积极转型升级营收20年增逾26倍

    资讯2023-05-11
  • 全球观热点:同比环比双增长,吉利汽车4月销量113642辆

    资讯2023-05-11

果品

  • 北京2022年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奖牌“同心”正式发布
  • 冬奥故事会丨一图了解冬奥会历届奖牌
  • 同心筑梦向未来——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
  • 外交部:美国针对亚裔仇恨犯罪数字令人痛心

蔬菜

  • 说好“一梯一户”却成了“两梯两户”,买方能否解除合同?
  • 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迎新机遇
  • 9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刑罚
  • 玉渊谭天丨中美再通话,“建设性”很重要
  • 环球时报社评:中美经贸需要建设性对话
  • 俄媒:莫斯科扩大新冠感染新疗法试点范围
  •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| 追赶的勇气
  • 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完成“VA-2”道路排水系统修缮任务
  •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图片展
  • 美专家认为三大原因导致美国供应链危机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大众食品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   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